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33章 地宫之外

第33章 地宫之外

于斯站在石板之下,大脑一片空白,此时此刻,他什么都不愿意想,什么都不愿意做,他不想打扰自己。

过了足足一分钟,他才把眼睛凑近那块石板,那就是一块普通的石板,灰白色的,有细微的凸凹,于斯仔细观察上面的纹路,希望发现什么图案,再从图案中做出判断,它属于现代还是古代,属于地球还是外星。

看了半天,他一无所获,这块石板是天然的,不给他任何提示。

终于,他伸出一只手掌轻轻推了推,石板纹丝不动。他渐渐用了力,石板好像有轴,虽然不那么润滑,但于斯还是把它推开了一个缝隙。

上面有光!

于斯一下紧张起来,他放下石板,手忙脚乱地关掉了手电筒。他藏在黑暗中,靠在夯土台阶上大口喘息起来。他确定那不是月光,也不是人间的灯光,那光是暗红色的,闪闪跳跳,有点像十字路口有人在烧纸。

上面究竟是什么地方?他绞尽脑汁想了很长时间,还是想不出来。

如果是陵墓,肯定没有氧气,否则的话那些陪葬品和陵墓主人的尸体早就腐烂了,没有氧气怎么会有灯一直亮着?

于斯一直不相信什么长明灯。据说,古罗马王子派勒斯墓中的长明灯已经燃烧了2000多年,它的能源是什么?就算是普通的煤油灯,燃烧了那么多年,也需要多少万升的煤油吧?自从中世纪以后,就有科学家试图制造出一盏长明灯,但没有一个人成功,就算利用现代的技术也无法现实。假定陵墓里的燃料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,那么,哪里来的氧气呢?难道陵墓里有通风口?

有人大胆推测,其实长明灯就是电灯,碗里看似燃料的液体,很可能是用来导电的物质“汞”。还有人说,古代希伯来人就掌握了电能,只是一直保守着这门技术……

在此之前,我们只是挖开了秦陵的冰山一角——兵马俑,古人的智慧已经让现代人大跌眼镜,难道他们真的掌握了通过某些物质导电的技能?

过了大概十多分钟,于斯终于再次伸出手,慢慢朝上推开了石板,上面的光又幽幽地照了进来。

他突然知道心脏病患者的感受了,他大口呼吸着,眼睛一点点朝上移去……

他看到了!

他目瞪口呆!

上面是一条四方形的墓道!

这条平直的墓道大约五米宽,三米高,都是青石材质。光源并不是电灯,而是两支火把,它们位于墓道两侧,很对称。

原来,人鱼膏灯真的存在!

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秦陵地宫内“以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”。据说,人鱼出自东海,很像人的形状,但有四只脚,声音就像小孩哭。也有人认为,所谓人鱼膏就是鲸鱼膏,一立方米可以燃烧5000天。

毫无疑问,这里就是秦始皇陵了!

看来,于斯爬上来的那条密道正是当年那些劳工集体挖出的逃生之路。

于斯先把旅行包摘下来,举到了出口外,然后他爬了出去,小心地把那块石板放下来,立即一动不动了。

他在听。

四周一片死寂,就像人类尚未诞生。

《史记》说:“大事毕,已藏,闭中羡,下外羡门,尽闭工匠藏,无复出者。”

羡门就是墓门。2000多年前,秦始皇的灵柩下葬之后,秦二世胡亥下令封闭了墓道的中羡门和外羡门,把那些建造者全部活埋了。所以专家猜测,地宫有内羡、中羡和外羡三道门,它们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。

“下”外羡门,说明外羡门很可能是由上至下沉落的巨大石门,永久地封堵了墓道。“闭”中羡门,说明中羡门很可能横向嵌在夹槽中,是一扇可以开合的活动门。内羡门什么样?没有任何记载,也无从猜测。

如果,此时于斯处于地宫之外,那么他还是进不去。不过,如果刚才的那条密道是逃生之路,它一定位于内羡门里面,至少在中羡门里面。

可是司马迁曾说,秦始皇陵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,用水银灌成江河大海,用各种奇异珍宝镶嵌成天空星象——于斯并没有看到那个宏大而神奇的世界。

墓道里没有任何异常,于斯脚下的石板却动了一下,接着缓缓翘了起来。

于斯大吃一惊,石板下露出了一张好奇的脸,他看着于斯,嬉皮笑脸地叫了声:“师父!”

竟然是那个孙孙!

于斯依然蒙着——这情景,这张脸,这称呼,多像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遇到了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啊。

于斯低声问:“你怎么跟来了!”

孙孙吃力地爬出来,气喘吁吁地说:“我支开了那个保安,怕你拿不动,就来找你了。”

于斯说:“怕我拿不动什么?”

孙孙说:“油啊!师父,你放心吧,我进来之后也把那个洞口堵上了,不会有人知道的。”

于斯不知道该骂他还是该表扬他。他怒气冲冲地说:“你别叫我师父!我问你,你一直跟着我?”

孙孙说:“是啊,我就知道你不是来偷油的!”接着他朝四下瞄了瞄,压低声音问:“师父,这是你们诈金的据点吧?”

于斯哭笑不得:“锤子,我都不知道这是哪儿。”

孙孙审视了一下于斯,他笑了:“要么你就是绑架了一个什么人,把他藏在这里了,你就说对不对!”

于斯说:“不要胡猜了。你告诉你,这里很可能是秦陵地宫,既然你来了,那我就带上你吧,但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,你都不要后悔。”

孙孙的双眼一下瞪大了:“秦陵?地宫?那我们……发财了啊?”

于斯说:“你先保证,你不会后悔。”

孙孙赶紧说:“不后悔!”

于斯就不理他了,蹲下去看了看那块石板。

孙孙东看西看,忍不住又说:“师父,你是怎么找到这地方的?”

于斯继续观察那块石板。它嵌入了地面,竟然严丝合缝,很难看出它是活动的。就是说,当时那些工匠从此逃走之后,就算陵墓内有看守人员,也无法追查到他们的出口在哪里。

于斯感到了麻烦,这块石板就像金字塔一样,连根针都插不进去,除非有人从下面推开它,从上面根本不可能把它掀起来。千算万算,他却没想到这个问题。

他有了一种被人切断后路的绝望感。

不管怎么说,他毕竟是学建筑的,他努力回想了一下,隐约记起石板的边沿是斜的,那么它另一端的边缘也应该是斜的,就是说,这块石板是个平行四边形。(如果你感兴趣,可以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案,对比着看看会一目了然。)

这块石板的厚度大概10厘米,左侧的五分之一处藏着两个插销(鬼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),保证石板能够从右侧推开,然后,重力会让它回落,一旦落下就无法从外面开启。当然了,可以强力从左侧开启,但是因为杠杆原理,那需要几十倍的力量,石板太小,无处受力,因此基本无法做到。多么简单又经典的物理原理啊!

终于,于斯站起来,说:“我们走吧。”

孙孙激动起来:“走!”

不论怎么说,这块石板毕竟是唯一的出口,于斯掏出一瓶水放在了它旁边,当记号。

孙孙的个子高,但智商似乎不怎么高,于斯暂时不想告诉他退路被切断了,说不定他会嚎啕大哭。于斯打算朝前走走,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他的出路。

孙孙一直很激动,他紧紧跟着于斯,说:“这个地方太棒了,我愿意在这里待一辈子!”

这话有点不吉祥。

于斯转头看了他一眼:“这是古墓,你待在这里干什么?”

孙孙说:“玩游戏啊,省得一群人在旁边叨逼叨,烦死了!”

地下太黑了,火把的光显得很微弱,前后看不到墓道的尽头。

孙孙喜滋滋地问:“师父,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去找文物?”

于斯停下来审视了一下孙孙,然后说:“从现在起我们就是生死搭档了,我提前声明,我是来寻找一个真相的,跟钱财无关,当然了,我也不会阻拦你发财,你听懂了吗?”

孙孙连连点头:“听懂了。”

于斯说:“还有,我这人不爱说话,我希望你也不要废话连篇。这里的环境也不适合废话连篇。”

孙孙说:“我懂的。其实我这个人并不贪,去年我捡到过一个钱包,当时就送到派出所了……”

于斯严肃地看着他。他马上闭上了嘴。

于斯一个人凑近了旁边的墓壁,眯着眼睛观察起来。

墓道是青石堆砌的,应该是用石灰和糯米勾的缝儿。秦代的时候没有水泥,修长城的时候也是用这种东西当作建筑粘合剂。糯米煮熟后会变成黏糊糊一团,经过脱水和晒干就变得硬邦邦了,固若金汤,有人从中得到了灵感,把它引入了建筑业。

鸡雏又在罐头盒里蹦跶起来,似乎想看看这个地下世界,于斯把它拿出来,放在了手上。

死寂。

时间似乎停止了。

于斯握着鸡雏,慢慢朝前走去。鸡雏在于斯手上左右蹬踏着,寻找着平衡。

孙孙好奇地问:“用这只鸡崽子探测空气?师父,你真厉害啊。”

于斯很反感“鸡崽子”这个称呼,他低声说:“它是我们的搭档。”

孙孙低低地“噢”了一声。

一般说来,鸡雏生下来之后,如果没有阳光很难存活,没想到这只鸡雏活蹦乱跳,竟然很健康。

于斯走得非常慢,脚底几乎没有任何声音,就像一只蚂蚁走投无路闯进了一户陌生的人家,他不知道主人藏在哪儿,也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个房间,多少人口,多少禁忌,多少机关,就算从桌子上掉下一只水杯就足以要他的命了。

他谨慎地走近了“人鱼膏灯”,观察了很长时间,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——他并没看见灯碗,也没看见任何燃料,地上漏着个碗口大的窟窿,火苗就是从那里窜出来的,烧得正旺。

于斯一下想起来,这应该是天然气。

乌兹别克斯坦有个洞穴,被称为“地狱之门”。1974年,一个钻探队在勘探天然气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个洞穴,里面充满了天然气,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,为了防止天然气从洞中泄出,无奈之下钻探队员点燃了洞口的气体,于是,那火昼夜燃烧,一直持续到今天。

另外,于斯去过遵义,当时是黑天,他驾车经过山区农村的时候,发现山上有一簇簇的火光,很诡异,一直想不通那是什么。后来当地人告诉他,那是地下泄露的天然气,之所以点着它,让它常年燃烧,跟“地狱之门”是同样的原由。

秦始皇陵不但是风水意义上的宝地,也是科学意义上的宝地!如果说,这一簇簇火是长明灯,那么地球就是它们巨大的灯碗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太牛逼了。

这火是谁点着的呢?

他肯定是秦朝人,尸骨应该都没了,但是他点的火却燃烧了两千多年,直到德州扑克玩家于斯闯进来,感受到了这火的热度……

墓道一直很平,没看到任何出口。

长明灯两盏一组,每组相隔几十米,走着走着墓道里就暗了,再走着走着,火光又渐渐亮起来。于斯和孙孙的影子一会儿在前面,一会儿在后面,忽短忽长。

朝上看看,于斯意识到为什么多数地下通道都是拱形的了,除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,还会让一个人走在里面不会那么排斥,拱形是门的形状。而这条墓道的顶部却是平的,压在头上,像棺材,令人喘不过气。

他果然感到有些气闷了,他低声问孙孙:“你感觉呼吸怎么样?”

孙孙说:“还可以,就是有点闷……”

于斯掏出了空气检测仪,孙孙又感叹起来:“师父,你全套装备啊!”

于斯没说话,他的眼睛盯在这个小仪器上不动了——他发现,空气中出现了一种118种化学元素之外的元素。

(本章完)